站内搜索:
 
法治动态
fazhidongtai
全国服务热线:
0371-68870398
 
最新资讯

金山毒霸被曝暗中吸费 杀软灰色利益链暗藏乱象
发布时间:2011-10-26 11:47:00 | 浏览次数:

    近日,央视播出一则《金山毒霸试用七天,扣费四年》的报道,立即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这仅是各类手机吸费陷阱中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特别是千元智能机的日益普及,以各种面貌出现的手机扣费陷阱层出不穷,让不少消费者陷入了困扰,也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致命伤。

  央视曝光金山暗中吸费

  据央视报道,2007年10月4日,史先生安装电脑时用手机付费,选购了金山毒霸。一周以后,史先生删除了金山毒霸,此后也一直没有再用过任何金山产品。然而,今年8月史先生发现从四年前开始,自己就一直被金山毒霸暗中扣费,共计480元。

  此报道令公众哗然,随之,不少媒体也开始曝出此类手机扣费事件。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的姚女士称,2010年9月,她用移动手机注册了金山毒霸,用了1个月不到,却被扣了一年的钱。庄先生也在微博上称,自己在没有安装和使用金山毒霸的情况下,每月被莫名其妙扣走6块钱,扣费达15个月之久。

  但是,另一则消息却让众人开始困惑。据中新网IT频道报道,从2010年四季度起,金山将原毒霸收费用户部分转化为产品免费、服务收费的收费会员。但部分被扣费用户表示,从未收到过相关通知信息。

  对此,金山网络方面发声明回应称,2010年11月10日,金山毒霸宣布永久免费,原金山毒霸付费用户可选择退费或成为金山毒霸付费会员用户享受多项增值特权。为了让此信息快速到达用户,金山采用了包括官网和论坛公告、组织新闻发布会、媒体新闻报道、软件弹窗通知、用户短信通知等多种告知方式,绝对不存在欺瞒用户的情况。金山毒霸在其官方微博还表示,用户如果遇到类似报道提及的问题,可以向10086核实情况,并与金山客服联系,金山承诺24小时内给予解决。

  但是,手机扣费被曝光,留给消费者和业界更多的还是思考与担忧。

  利益链催生行业潜规则

  事实上,杀毒行业被曝吸费黑幕已经不是第一次。

  随着我们的手机逐渐向智能手机过渡,特别是千元智能手机的日渐推广,手机越来越像电脑一样,就连曾经在PC界肆行的病毒、木马、流氓软件都卷土重来,袭向手机领域。眼下,智能手机、山寨机已经成为了手机吸费陷阱的重要传播渠道,以各种面貌出现的手机扣费陷阱层出不穷。

  据《南方日报》报道,今年的“3·15”,央视曝光了某手机安全厂商“监守自盗”,串通飞流下载恶意扣费的陷阱让不少观众瞠目结舌,然而这只是目前泛滥的各类手机吸费陷阱的一种。另外,山寨机内置SP服务后台自助扣费、手机僵尸病毒操控手机扣费……各式的手机吸费陷阱日渐猖獗。

  值得关注的是,安全行业近来屡屡遭曝光的偷窥用户隐私、偷扣用户费用等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究其原因,与PC恶意软件一样,最根本的是这背后有一条强大的利益链在作祟。据了解,目前围绕手机吸费,国内不法SP和手机厂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每年的“产值”甚至超过了10亿元。

  此次金山事件遭央视曝光后,有业内人士猜测,金山毒霸在免费后,暗扣收入可能一直是支撑公司运营的重要来源。据《京华时报》报道,据香港上市公司金山软件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财报,截至2011年6月30日,金山网络平均付费用户人数仍然为213万人,每月为金山贡献收入1000万元。

  但是,对企业而言,灰色的“吸费”收入绝对不是长期可行的盈利方式,而且很可能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最终误入歧途。

  亟待建立严厉惩罚机制

  一直以来,消费者维权话题不停歇。面对各式手机吸费,消费者不应成为企业与行业发展、盈利的垫脚石,更不能任人宰割。

  另外,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手机、网络应用都将会因为暗中吸费而受到影响。手机吸费陷阱已成为整个产业链发展致命伤。

  因此,防止、打击手机吸费陷阱,不仅关系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同时也是3G业务的普及,以及终端产业甚至整个通信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换言之,防止、打击手机吸费陷阱牵涉多方利益,产业链各方必须往一处使劲,通力整治行业“潜规则”。

  眼下最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早日制定严厉的惩罚机制,加大惩罚与打击力度,提高暗中吸取话费的违法成本,让这些无良的企业或者个人无利可图,更让他们不敢铤而走险。

  从长远发展上看,打击手机吸费乱象, 还会牵涉到通信运营商的利益,可以减少手机客户投诉,提高客户对运营商的满意度等。其实,从2009年开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就已经展开了严打SP的行动,并有明显的收效。在这点上看,通信运营商应继续下大力气,维护好客户的利益。

  当然,任何一种无良违法的行为都离不开自律的缺失,对于安全行业而言,近几年接连发生的病毒、恶意软件等事件,已经让这个肩负保护网民“安全”的行业道德、自律备受质疑。因此,对于杀毒软件企业来说,产品好坏恐怕倒是其次,遵纪守法,值得用户信任才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

  最后,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防范意识缺失,也间接纵容手机吸费陷阱的存在。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无论是购买手机还是下载应用,都应该重视正规渠道以及手机、应用的口碑。另外,刷机风险较大,尤其是使用第三方自制的系统软件进行刷机更是随时有可能让你的手机中毒,专家提醒应谨慎对待,安装第三方的手机安全软件之前最好在网络上查看一下风评,安装后发现运行异常则需要第一时间删除或者重装系统,以免导致资费损失。

资深律师团队
多名诉讼律师
胜券在握一网打尽
及时客服回复
15分钟内专业呼叫
维护权益刻不容缓
专业值得信赖
1000+法庭实战
律师服务实力保证
赢就在博风律师
80%案件胜诉
打官司就要博风
关于博风 | 律师团队 | 所内新闻 | 论坛案例 | 法治动态 | 法律法规 | 招纳贤士 |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河南博风律师事务所
豫ICP备17004721号-1